话说小T早上抚摸着自己的手机时,心里一直蠢蠢欲动,“喜新厌旧”的毛病又犯了!比如,我又开始嫌弃自己用了半年的手机——不,手机膜了,换膜与不换膜,it's a qustion!在智能普及的今天,我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手机,保护好常用之物的最好方式,就是给它贴张膜啊,比如钢化膜、高清膜、磨砂膜、蓝光膜......
然而,我们怎么辨别它,买的对又不被这个参差不齐的市场坑呢?这也是个问题......
硬度H9,真的坚不可摧?
贴膜市场火爆,功能性,也是人们很关注的一个地方,目前市面上手机膜往往宣称该商品具有防爆防裂、硬度达9H等功能,几乎所有商家都宣称自己的玻璃达到了9H,指的是用刀子、钉子刮表明都不会留痕迹。但其实常有消费者反映:为什么没有被硬物刮到,硬度高达9h的手机膜也被刮伤了?
值得普及一下的是,手机膜的9H硬度并非我们熟悉的莫氏硬度,而是指铅笔硬度,用H(HARD)表示,铅笔硬度等级排序:10B、9B、8B、7B、6B、5B、4B、3B、2B、B、HB、F、H、2H、3H、4H、5H、6H、7H、8H、9H、10H。
10B最软,墨最深;10H最硬,墨最浅。所以9H铅笔再硬也硬不过金属,换言之,只要是块玻璃,统统都能达到9H以上。
所以虽然9H硬度的手机膜的硬度是不错的,但是也并非坚不可摧,只是商家用9H这个宣传点吸引眼球而已。
防蓝光膜真的有效吗?
市面上的手机膜各种各样,分为防窥膜、镜子膜、AR膜、高清膜、防刮保护膜、钢化膜等,这些概念很高大上,然而人们在购买时,很容易掉入误区。
在各种各样的概念膜中,防蓝光膜非常受欢迎的,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对造成眼疲劳、头痛等,而人们出于对眼睛的保护,即使防蓝光膜的价格高出好几倍,也愿意购买。可是防蓝光膜真的起作用吗?
据2015年网易健康的报道中称,因为现在的手机、显示器都是经过检测认证的,发出的蓝光比大自然户外的弱很多;一般没有什么问题;报道也称,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量,是不会造成损伤的。眼疲劳,更多是因为距离过近,当我们离显示屏过近时,睫状肌就会收缩,时间久了会觉得累。
2016年也有人做过蓝光膜与普通高清膜对于蓝光的降低效果测试,通过光谱分析仪显示,其实两者对于蓝光的降低效果差不多。
手机贴膜利润惊人,慎重买概念膜
还记得去年有一则报道,一少年贴膜没问价,最后被收888元天价。数字很吉利,然而少年很凌乱,这也折射出贴膜市场的乱象,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,甚至上千元也有,为何价格之差如此大?
路边的贴膜小哥在贴膜前,一般会问手机型号和哪类膜,钢化膜在20-60元不等,但其实进货价远远低于此,整个手机贴膜行业,不仅以概念牟利、暴利依旧,还延伸出了更多市场乱象。
有从业人员算过一笔账:普通的iPhone 7 Plus钢化膜裸膜进货价1元左右,加包装和酒精包等贴膜配件,成本共2元左右;至于看上去更高大上的抗蓝光膜、防窥膜、防爆膜,加上包装和配件等,成本6-7元左右,这么一算,贴一张膜的利润可谓暴利,而天价手机贴膜多次被曝光,手机膜的成本整体并不高,没有外界想象中的富含高科技。
挑选手机膜学问多
目前来说,手机膜属于一般商品,硬度、材质等品质项目并没有相关的标准,无须经过相关检验即可上市。小T建议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,务必选择标示完整的商品,勿过度相信宣称的商品。
在购买手机贴膜时,要事先询问价格,看看有没有相关售后的约定条款。要仔细查看手机膜的外包装,一般上市的产品有明确要求写明功能等信息,外包装如果全是英文,已经说明产品不是很正规了。最后,要查看店里的工商执照,再考虑是否要选择相信商家。
谢谢阅读
转载请注明:玄武区聚富迈设计服务中心 » 手机科技 » 防窥手机膜(防窥手机膜的好处和坏处)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